僅用梵谷畫作訴說失智患者內心不為所知的孤寂…
臺灣失智癥協會提出失智患者十大病征
1.忘記有人來電,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。
2.無法勝任平常的工作,如英文老師不知「book」是什么。
3.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詞匯,如以「送信的人」表示「郵差」。
4.搞不清年月、白天或晚上。退休了,還說要去上班。
5.沒飽足感,剛剛吃過飯馬上就說肚子餓。
6.無法操作遙控器、洗衣機等日常生活電器。
7.東西擺放錯亂,如衣櫥里放水果、被子里放拖鞋。
8.情緒轉變較快,一下子哭、一下笑。也有可能出現異常行為,如不講臟話的人開始罵臟話。
9.性格改變,如疑心病重、口不擇言、過度外向、失去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。 如不講臟話的人開始罵臟話。
10.喪失活動及開創力,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去做了。
撒切爾夫人、里根等世界名人晚年也患了失智癥,人生風華隨者歲月消逝…
失智照顧原則
1.和神經內科醫生合作,保持病人的健康。照顧人員客觀紀錄病人行為及生理反應,以做為是否調整藥物或停止用藥之依據。
2.了解病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控制力,照顧人員要懂得趁勢誘導,或營造轉移病人注意力、行為的方法。
3.將日常生活簡化,簡化環境,并將日?;顒臃侄纬珊唵蔚牟襟E。如病人忘了怎么刷牙,就在洗臉臺上文圖標明:1.擠牙膏、2.刷牙、3.漱口。
4.了解病人的限制,不要逼病人做超過能力范圍的事,避免制造挫折感。
5.給予病人正向限制,告訴病人要做什么,而避免「不要....」。如病人隨地吐痰,就在他經常就坐的桌前擺放衛生紙并做:「請用衛生紙吐痰」告示。
6.在病人能力可及時,盡量告訴病人自己來,但若病人露出挫折或壓力時,應給予幫助,以避免其情緒及行為的過度反應。如穿衣服,病人忘了要先將手套進衣袖,應該給予引導協助。
7.照顧者不要想或解釋太多病人行為背后的含意,如病人說:「某某人偷我東西」,不要去想某某人是否不善,而應該問病人:「什么東西不見?」。如沒有該項東西就安慰他說:「等吃完點心,我陪你去找」轉移注意力;如有該項物品就說:「我陪你去找找」。
8.盡量利用病人較熟悉的常規、舊的習慣及技巧,來幫助病人。如病人習慣每天看某某臺新聞,雖然看了馬上忘記,但還是維持他的習慣,維持孰悉的生活常規。
9.當病人出現壓力及挫折時,照顧者應當修訂原有計劃,作彈性調整。如病人有寫書法興趣,但因身體機能變差,導致書寫能力障礙,產生挫折,即該停止書寫,改導以欣賞書法或從事其他興趣。
10.盡量避免問題的發生,不強迫病人依照照顧者的指示。如病人血糖過高,需要控制飲食,在非病人用餐時間,其他人就應該避免在病人面前吃東西,或讓病人聞到食物香味。
11.以「人」為中心,不把目標放在完成事情上。如帶病人出門逛街,病人因為環境陌生,產生不安全感,情緒焦躁,即應該終止行程。
12.對于病人所表現出的感情,照顧者應試著放松,與病人分享這些情感。如病人對著陌生人表示孰悉,照顧者可以附和說是,再轉移注意力。
13.病人常會用一些代償的方式來克服疾病帶來的不適,如「我已經洗過澡了」代替「不記得」,應被視為正向的,并給予支持。如病人當天確實需要沐浴,可以引導著病人說:「今天新買了一塊天然手工皂,我們去浴室看看?!?/span>
曲阜孝養城孝養院來自臺灣照護團隊,引進臺灣失智照顧經驗,以「人」為中心照顧理念,了解失智患者內心的不安和孤寂,陪伴失智長輩幸福度過祥和晚年。